服务热线:18907390038

劳务纠纷的相关法律依据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3-02-06 15:40:02    来源于:  http://www.xlaw8.cn/

一、劳务纠纷的相关法律依据是什么   劳动力派遣合同涉及两个法律关系,即劳动力派遣合同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

         对内而言,派遣单位与劳动者(本单位职工)有劳动合同关系。

      对外而言,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有劳动力派遣合同关系。

      劳动力派遣合同的履行把三方形成的劳动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结合在一起。

         由于这两种法律关系产生的纠纷性质不同,处理争议的程序、适用的法律以及时效也各不相同。

      在审判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对待。

      劳动者依据劳动关系起诉派遣单位、接受单位的案件为劳动争议案件,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依据劳动力派遣合同起诉的案件为普通民商案件。

      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和接受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应通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适用劳动法规定的60天仲裁时效,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程序处理。

      进入诉讼阶段,由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并且审查仲裁程序和实体处理是否合法,依法做出裁决。

         对于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因劳动力派遣合同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然后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在实体上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依法做出裁决。

         二、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一)主体资格不同。

      劳动合同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合同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劳务合同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二)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

      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

      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

      但劳务合同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彼此之间无从属性,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各自独立、地位平等。

         (三)主体的待遇不同。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而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四)报酬的性质不同。

      因劳动合同的履行而产生的劳动报酬,具有分配性质,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不完全和不直接随市场供求情况变动,其支付形式往往特定化为一种持续、定期的工资支付;因劳务合同而取得的劳动报酬,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完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是商品价格的一次性支付,商品价格是与市场的变化直接联系的。

         (五)用人单位的义务不同。

      劳动合同的履行贯穿着国家的干预,为了保护劳动者,《劳动法》给用人单位强制性地规定了许多义务,如必须为劳动者交纳社会保险、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等,这些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不得协商变更。

      劳务合同的雇主一般没有上述义务,当然双方可以约定上述内容,也可以不存在上述内容。

         (六)适用的法律不同。

      劳务合同主要由民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合同则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

         三、劳务合同纠纷有效的处理方式   (一)协商。

      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二)调解。

      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

      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不能进行行政干预。

      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

         (三)仲裁。

      合同当事入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四)诉讼。

      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